“踢馆”:切磋还是挑衅?(图)
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3年11月20日09:40 南方都市报
“踢馆”:切磋还是挑衅? 广州市武协技术委员黄标认为,踢馆分善意和恶意两种
寻访广州武林12
编者按
本版接连推出《寻访广州武林》系列专题后,不少读者提出:是不是真有飞檐走壁、踏雪无痕的轻功,或毫发不伤的金钟罩?你争我夺的门派大战到底是出于什么缘故?从本期起,《寻访广州武林》将揭开武林传奇的真实面貌。
说到“踢馆”,广州市武协技术委员黄标主任分析:“旧时代,踢馆有善意、恶意两种。”恶意者,到别派武馆前挑衅,获胜了毫不留情占山为王。善意的,则纯粹为切磋技艺,不伤和气。
交流武艺踢馆有益
黄主任认为,“踢馆”是个历史名词。“我从事武术交流研究工作多年,从没见过踢馆。以前,地皮对门派发展来说很重要,现在不存在这种利益冲突,自然就没有对抗了。”
武林历来有此一说:“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”,学武之人好奇心、好胜心都很强,免不了交手。某种程度上,“踢馆”也促进了武艺的交流。北少林拳的传人之一周耀光说,年轻时好胜心强,即使别人不上门,自己也会主动去“踢馆”,主要以“试手”为目的,想看看自己功夫到底怎么样,只求输赢,不求其他。
太虚拳会会长邹强回忆,他少年习武,其间不断与人比试,这对增进实战经验很有益。他学了推手后常到广州文化公园、烈士陵园、中央公园、沙面等练武场合,细心观察,大胆向授拳师傅或传闻技高的人挑战。当时著名的“皮鞋王”、“高佬王”、“大力王”等高手,他都前往要求交手。实战中,他悟出了平常体验不到的拳理。
在广州武术界广为流传的一次“踢馆”发生在解放前。当时著名白眉派武术家张礼泉在广州开武馆,门徒众多。越南一个叫曾惠博的人专程到广州“踢馆”,张礼泉很快将他打败,曾甚为折服,当即拜师。从此,白眉拳流传到越南,并发扬光大。
嫡传之争引发踢馆
部分民间武术界人士透露,现在没有地皮上的纷争,但武术发展到今天,流派分支众多,谁是正宗、谁是嫡传就成了最大的争议,甚至会引发“踢馆”。
一位南拳派的老传人介绍,该派有几个支派,其中数派认为祖师爷只有一个,其传人创下很多分支,大家都算嫡传。但有一派不以为然,称创始人不止一个,创立该派的并非祖师爷的徒弟,而是与祖师爷共创功夫的人,算起来,他们辈分最高。门派中两种说法争持不下。其中一派甚至在今年上半年时打算定好日子前去“踢馆”,直到对方“心服口服”为止。各支派的负责人不允许这样做。“后来还是大家给负责人面子,怒火暂时压住,否则就要出乱子了。在武术界,很多决策都与人的声望有关。”
不少拳会人士接受采访时很强调自己的师承。一个拳会的教练告诉记者:他的门派中支派也很多,名称里都有同音异体字。虽然看上去差不多,但轻易不能搞错,谁搞错谁就惹了麻烦,小则口角,大则有可能动手。
踢馆故事
螳螂拳传人说踢馆
广州最后一个说书人颜志图是七星螳螂拳的第八代传人。他虽未设馆收徒,但不断应邀到各处开班,每到一处停留数月,以当地天井、晒场、公园为道场,传授武艺。“勉强有个幕天席地的‘馆’,于是便有了‘踢馆’的事。”他说。
过招打退“踢馆”者
改革开放前,颜志图曾在越秀公园百步梯的平台上教拳。一天,他正教拳,一个中年汉子忽然大声说:“这也算武功,学了我的功夫才叫厉害!”颜心想,这分明就是挑衅。于是提出见识汉子的功夫,对方马上摆好架势。一交手,颜试出对方技艺平平,几下把他掼倒在地。汉子败阵马上离开。
说起往事,颜志图有些笑意:“当时年纪轻,经不起人激。练武之人最忌讳互相冒犯,这一来风气就坏了,互相尊敬才能促进武艺。”
诚心拜会化解“踢馆”
颜志图相信,如果处理得当,“踢馆”还是可以化解的。
前些年,南海大沥有个村子请他教武功。他第一节课就教学生踢腿、扎马、冲拳。他解释,传统洪拳重视马步,螳螂拳一派风格重视灵活,“扎‘死马’没有用,总有办法推倒。”他找来一个会武功的人,叫他用尽全力扎稳马,然后使出本门派的一招,不见着力,那人已翻倒在地。众人喝彩。当时一名学生将他的招式牢牢记住。
次日,该学生挑战邻村一位以硬桥硬马著称的教头,使出颜的招式,一下把他推倒。事情传出,颜估摸坏了那教头的面子,免不掉要打一场。他想,不如先退一步,于是到邻村去找教头,不巧对方正在上课。颜见他不方便,便让教头学生转告他曾有心来拜会,然后离开。不久,那教头带着学生回访,双方一见如故。 本报记者 叶子
图:
对孩子们来说,踢馆可能只是一个历史名词。 本报记者 谭伟山 摄
【推荐】【大 中 小字】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
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(Y-ZONE)全新上线
数码摄像机、彩信手机,冬日里的狂拍大奖!让你体验情与爱!
新东方商务英语—白领成功基石!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